“官方回款”“清退回款”?有坑!
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消息,官方回款近期,清退银保监会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回款发布带有“银保监会认证”“中国银保监会”等不实信息内容,有坑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官方回款银保监会提示,清退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回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有坑如发现此类涉嫌诈骗犯罪线索,官方回款应立即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报案或反映。清退
银保监会提醒,回款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渠道。有坑
银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官方回款依法依规对全国银行业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清退维护银行业保险业合法、回款稳健运行。各银保监局作为银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在银保监会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监管机构职责,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
若有以“中国银保监会”“银保监会认证”等名义,或自称银保监会、某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联系消费者,假借监管权威要求转账、汇款、交费等行为,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银保监局反映,银保监会及各银保监局联系电话可通过官网www.cbirc.gov.cn查询,相关情况也可通过拨打12378热线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不法分子常常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义欺骗群众,编造“成功案例”,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挽回损失等心理,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消费者要谨防“回款”类诈骗侵害。
类似的诈骗手法有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回款”诈骗、“官方回款”诈骗以及“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解债上岸”“代理退保”“白条代偿”“银行直存”等,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
事实上,银保监会多次发布过有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小心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要求,防范连环诈骗套路;对不明来源的“小道消息”“内部消息”以及网站信息、微信群信息等网络平台传播的非官方发布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避免误入骗局,受到“回款”类等各种诈骗手段的侵害。
来源: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民政部: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并扩大试点范围
- 京东高管降薪最多20%、给十几万德邦兄弟提升待遇 刘强东“放大招”意欲何为?
- LPR连续三月“按兵不动”,5年期以上LPR年内仍有望下降
- 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徐沪初: 智能汽车时代车企将面临业务重构
- 打新15只新股仅1股破发,林园透露“打新诀窍”
- 途牛Q2营收同比下降77% 净亏损扩大至1.285亿元
- 欧洲央行管委Simkus:12月最起码要加息50基点
- 中药板块再度爆发,半导体迎来“股神”加持!坚持左侧筛选+催化剂共振,看这一资讯如何挖掘深度投资逻辑
- 万物新生Q3总收入同比增长29.2% GMV同比增长14.5%
- 中信明明:调整过后,如何看待资金面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