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白丁俗客网 > 休闲
寿险下滑财险稳增 五大上市险企开门未红
白丁俗客网2025-07-08 14:41:49【休闲】8人已围观
简介来源:北京商报2023年新的篇章开启,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新的转型阶段、新的业务布局,各险企的保费收入情况更受关注。2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A股五大上市险企1月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651
来源:北京商报
2023年新的寿险市险篇章开启,面对新的下滑发展环境、新的财险转型阶段、新的稳增业务布局,各险企的大上保费收入情况更受关注。2月19日,企开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寿险市险、下滑、财险、稳增、大上A股五大上市险企1月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651.89亿元,企开同比下降1.18%,寿险市险保费增速呈四降一升局面,下滑其中,财险中国平安是唯一保费正增长的企业。
综合来看,随着车险业务回暖,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稳健增长;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所分化,整体呈下滑趋势。尽管保险业目前仍然经历着转型带来的“阵痛”,但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
首月保费数据中,寿险公司的“开门红”情况最受关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家寿险公司1月保费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
具体来说,5家寿险公司1月共取得保费收入4321.54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平安人寿保费收入1029.41亿元,同比增长4.43%,平安人寿也是唯一一家寿险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的。人保寿险保费收入392.47亿元,同比下降15.81%。太保寿险保费收入为526.85亿元,同比下降5.72%。
谈及2023年首月寿险公司保费承压的原因,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在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业务平稳增长、淡化“开门红”的引导下,保险公司更加重视平滑季度乃至月度保费增长;另一方面再加上1月春节假期保险公司有效工作日的减少,也导致保费增速放缓。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进一步分析,除了春节假期导致的工作周期缩短,1月上旬的疫情影响也导致代理人工作停摆,而各家公司推出的“开门红”产品仍以快返型年金为主,并没有什么新意,对消费者来说产生了“审美疲劳”。
展望后市,随着居民储蓄意愿提升,寿险公司未来发展被一致看好。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预测,从需求侧看,在疫情不确定、权益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下,居民的风险偏好仍然维持低位,而年初恰逢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最旺盛的时点,从而带来保险储蓄类产品的配置需求。从供给侧看,由于1月疫情及假期扰动队伍展业,部分公司2月启动二次“开门红”,3月强化一季度冲刺,通过费用激励的方式激发代理人的销售潜力。
宋占军也表示,2023年业务的恢复增长,主要来自后疫情时期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恢复,尤其是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在这一基础上,个人养老金等养老健康保障业务也将进一步助力市场发展。
相较于寿险公司持续承压,经过车险综改后财险业“提质、降本、增效”的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业绩回暖明显,在开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从具体保费收入情况来看,1月3家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1165.66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人保财险保费收入611.73亿元,同比增长1.23%;平安产险保费收入320.82亿元;太保产险保费收入233.11亿元,同比增长10.9%。
回望2022年,不少财险公司实现了保费规模与利润的同比双升。市场预计,受益于车险业务持续回暖,非车险业务继续提升,上市险企产险业务将保持稳健增长。而头部险企有望凭借在费率、渠道方面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展盈利空间。
分析师王舫朝在研报中预测,综合考虑当前各地消费刺激政策下乘用车销量有望逐步复苏以及非车险相关政策支持等因素,认为2023年车险和非车险均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招商非银郑积沙预测,从2023年全年来看,在各项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以及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措施的政策出台下,车险和非车险业务均有望实现较好增长。同时2023年财险行业仍将延续严监管,财险行业的竞争格局预计将趋于稳定,在社会活动恢复下,头部公司凭借定价优势和规模优势有望继续领先同业,看好2023年财险行业的稳健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
很赞哦!(195)
相关文章
- “双碳”背景下智能汽车如何加速发展 2022汽车资本论坛传递权威声音
- 中国代表:中方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历数美英澳核潜艇合作七大问题
- 河南省新乡市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标准化带来好身价
- “股神”巴菲特调仓背后:新旧能源谁主沉浮?
- 比亚迪逆势涨价!多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上调2000-6000元
- 道达投资手记:赛道股带坏大盘 短期内或有修复
- 富士通开发全新光传输技术,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2Tbps
- 千亿风口,救不了持续焦虑的雍禾医疗:低壁垒低复购,毛利率75%净利率仅2.3%,销售与营销开支占毛利74.53%
- 外媒:伊朗称已在福尔道核设施生产60%丰度浓缩铀
- 2022年上市房企半年考:超六成归母净利下滑 部分区域型公司逆势增长